今年我完成学业,作为一名核工业新人,即将加入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从事工程技术研发相关工作。我期待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团队一起为清洁能源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江南大学 左欣格
我将奔赴祖国西南边境的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融媒体中心,从事基层新闻采编工作。扎根边疆,我将讲好新时代边境故事,服务好当地各族群众的信息需求,通过鲜活的新闻报道和创新的新媒体产品,助力民族团结、边疆稳固与区域发展,为建设繁荣稳定的边境贡献青春力量。
——云南师范大学 田静莎
今年我硕士毕业,即将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投身乡村建设工作。选择扎根基层,是回归家乡、建设家乡的初心,也是以所学践行使命的新起点。我将把专业知识融入基层实践,聚焦产业优化,从“小而实”的切口探索家乡特色农产品推广路径,助力拓宽产销渠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陈宇作
我是机械专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即将赴西藏自治区某军区医院投身医疗设备保障与管理工作。怀揣专业所长与服务西部的热忱,我将扎根雪域高原医疗一线,以机械专业知识为支撑,助力提升西部边疆医疗保障水平。
——集美大学 刘漠永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博士毕业后我加入了位于四川成都的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我的博士课题聚焦西南山区高坝工程的泄洪消能技术,未来将把所学融入工程实践,助力打造全球最大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我愿扎根西部,以专业所长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在雅砻江畔书写奋斗篇章。
——四川大学 吴憾
作为北师大乐育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也是一名“优师计划”师范生,四载师大学养浸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早已融入血脉。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家乡广西崇左大新县,投身基层教育事业。我相信,把人生选择扎根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便是新时代青年对初心使命最鲜活的作答。
——北京师范大学 黄梓宸
我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研究生毕业,即将前往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参与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工作。一款型号发动机的研发周期大约十到二十年,于我而言,“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就是穷其一生“干”出至少三台发动机。
——清华大学 刘恭言 李派/摄(清华大学供图)
我即将奔赴陕西省咸阳市,在中共武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武功县监察委员会开启作为选调生的新征程。未来我将不断提升能力素养,扎根基层沃土,心系群众冷暖,用心用情服务人民,努力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将新时代青年的答卷书写在三秦大地上。
——西安交通大学 柴蓉
今年我本科毕业,即将奔赴青海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乡人民政府工作。我会发挥专业所长,把前沿技术理念引入乡土,精准对接当地需求,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帮助村民增收,也会致力于改善乡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与松多乡百姓并肩奋斗。
——东北财经大学 刘广晶
我即将加入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分公司,奔赴日喀则市,投身通信基础工程建设一线。我深知完善西藏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对于地区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意义。我渴望运用所学知识,脚踏实地,为架设高原信息桥梁、提升网络覆盖质量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尽一份心力。
——安徽大学 郑文静
扫一扫查看更多“西部情缘”
---------------
“西部的风总是很粗犷,但又不失浪漫。我所生长的这片热土,有烈阳,有热炕,有黄沙漫天,有大雪纷飞,有四季分明。西北其实是野蛮生长、肆意飞扬,是不被定义的落落大方,是不羁、不卑、不亢。它既是生我养我的故土,也是技术迭代的蓝海。”
这是青海人袁海彬心中家乡的模样。今年,他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求职时,他放弃了互联网“大厂”,选择以选调生身份回到青海,扎根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切吉乡。
毕业后去往西部工作,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的选择。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毕业生发起主题征集,百余位即将赴西部工作的毕业生通过这次征集讲述了他们的故事,袁海彬就是其中之一。与此同时,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发起相关主题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251份,结果显示,16.55%受访者非常愿意毕业后到西部工作,37.49%受访者有一定的奔赴西部的意愿,32.45%受访者还不确定自己的意愿,也有一些受访者选择到其他区域就业。此外,97.36%受访者认同西部地区是干事创业的沃土,95.44%受访者认为在西部可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受访者愿意去西部,主要是缘于个人理想或发展目标(64.70%)、有国家政策支持(64.60%)、学校提供了西部就业相关信息(40.76%)、看好发展潜力(36.04%)、就业竞争压力较小(30.87%)、看到师兄师姐等前辈在西部有好的发展(21.26%)、距离家乡较近或家乡就在西部城市(16.45%)等。
今年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硕士毕业的刘恭言即将前往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工作。对他来说,选择西部,是因为这里既有让他发挥专业才能的机会,又能托举他的空天报国理想。
刘恭言是四川绵阳人,这座城市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八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从儿时起,他就对家乡的科研事业有着很高的认同感。大学期间,他修读航空发动机相关专业,研究生阶段成为清华大学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联合培养硕士。
“随着对航空发动机产业的了解不断加深,我逐渐认识到,真正的关键问题往往在型号研发的工程一线产生和解决,因此最终决定选择具有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发能力的单位就业。”在这类单位中,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最吸引他,该单位建成了我国第一座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他景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也曾在这里任总工程师。从工作所在城市考虑,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位于成都和绵阳,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呈集群式发展,在中国航空事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并具有独特的优势。综合考虑后,刘恭言最终选择了这家研究院。
与刘恭言类似,受访大学生在就业时,会考虑个人发展、城市及相关产业、生活环境等多重因素。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者在考虑到西部工作时最希望了解的信息,包括目标省份、城市人才政策(71.62%),就业机会和薪资福利(71.78%),职业发展前景(67.63%),当地生活成本(54.36%),文化娱乐资源(42.69%),医疗教育资源(41.41%)等。
袁海彬与西部基层工作的情缘,则始于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课上,老师提起自己的一个同学去乡镇工作,在这个同学的带领下,当地发展得非常好。“老师介绍,每次见面,那个同学就会介绍自己为村子解决了什么问题,干了什么新的事情,感觉他很热爱自己的工作,也很自豪、很骄傲。”袁海彬被故事里乡镇干部的热情所感染,希望自己也能扎根一线,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如今,已经考取选调生的袁海彬虽然还没有正式到岗,但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他已经开始谋划如何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带动当地的数字化建设。“我在网上查询信息,发现当地5G配套比较完善,但是实际运用率有待提高。解决落实科技基建超前和应用生态滞后的矛盾是我最想做的事。”他希望能通过数字化建设帮助当地解决农牧业数字化的痛点,探索生态畜牧业与特色产业融合的新路径。
毕业于浙江树人学院的鲍升吉则已经在西部工作了一年时间。去年,这个土生土长的杭州姑娘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成为北京路街道办事处的一名文体计生干事。在此之前,她从未到过新疆,对新疆的印象大多来自电视等媒体和书籍中的讲述。“想干点事”和“想到新疆好好游历一番”的双重追求,是她选择来到新疆的原因。
一年的工作让鲍升吉感慨,在任何地方做基层工作都不容易。但另一方面,基层工作也是真情流露的,是用真心去换真心。最近她参与组织的一场广场舞大赛“战线”拉得很长,将近一个月的活动组织让她感到疲惫,但一位参与活动的阿姨送给她的两块雪饼,又触动了她心中柔软的角落,让她感到这种疲惫很值得。“这里的叔叔阿姨对我就和对自己的女儿一样。”
看遍大美新疆的愿景,也在一一兑现。利用假期,她去了吐鲁番、喀什、帕米尔高原,还到阿勒泰体验了滑雪。伊宁的大型商超、娱乐设施、体育馆等配套都比较完善,周末和朋友聚餐、轰趴、剧本杀,都可以实现。她还体验到一种全新的聚会方式——在新疆,年轻人喜欢相约爬山,到山顶的草原坐上一天。“这是一种更贴近自然的休闲娱乐。”
调查显示,生活环境也是受访者在前往西部就业时关注的要点之一。他们关心的生活问题包括目标区域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程度(71.94%)、交通便利性(73.54%)、房价物价(60.11%)、自然环境和空气质量(61.31%)、商业配套设施(51.16%)、社交活动丰富程度(44.36%)等。
此外,98.64%受访者认为西部需要青年人才的建设。从浙江来到新疆,鲍升吉了解到一些西部城市与东南沿海城市经济水平仍有差距:“但不就是因为西部不够发达,才需要我们来建设吗?”短短一年时间,这个南方姑娘的口音里已经夹杂了浓浓的“馕言文”,“蛮好”和“没sa(啥)”标识着她的来处和新归属。她喜欢在这里收获看似平凡但意义非凡的友谊,来自山西的室友带给她的超级好吃的饼子,和居民叔叔阿姨向她问起的“在单位食堂都能吃些sa(啥)”,就是她最简单而真实的幸福来源。
(除单独署名外,本组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内容策划:曹竞 毕若旭 程思
文字整理:范雪 毕若旭 程思 王军利 刘俞希 卞心怡 何烨 贾明皓 张玮琪
来源:中国青年报
亿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